(通讯员:周通、王晶;审稿人:刘波)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提升心理委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,经管学院于2025年4月8日晚,在教2-112教室,召开经管学院2025年度心理工作例会暨心理委员培训会。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刘波、学工办全体辅导员及全院心理委员和心理工作部4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。辅导员王晶负责会议主持和培训,旨在通过专题培训与交流研讨,进一步明确心理委员的职责使命,强化心理危机干预能力。

刘波老师开场即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意义。他指出,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,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,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,心理委员作为班级心理健康的守护者,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。他对心理委员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,强调要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动态,及时发现并上报潜在的心理危机,同时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,助力同学们的健康成长。他对心理委员们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与肯定,鼓励大家继续努力,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学院心理工作负责人王晶老师为心理委员们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、实用性强的培训。培训围绕“心理危机识别和应对”这一主题,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。培训目标是让心理委员们掌握心理危机识别技巧,敏锐察觉同学异常情绪与行为表现,学会谈心谈话方法,建立信任关系,给予同学有效心理支持。同时,强调心理委员的使命担当,要为同学心理健康保驾护航,营造积极班级氛围,助力同学成长,并与学校心理中心紧密配合,形成全方位心理健康保障体系。
王晶老师首先指出心理委员是班级与学校心理中心的桥梁,要及时传递信息,反馈同学心理状况;作为观察者,要关注同学情绪变化,发现潜在心理问题并记录关键信息。随后详细介绍危机信号的识别方法,包括情绪信号、行为信号和言语信号的表现方式。针对不同级别的危机,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,并通过案例讨论与分析,引导心理委员们探讨面对具体问题时的行动与干预策略,强调及时关注与正确引导的重要性。在“谈心谈话技巧”培训中,王老师介绍了谈心谈话的“四步法框架”,包括倾听与共情、开放式提问、引导正向思考和明确下一步。通过正确与错误示范,让心理委员们直观感受到不同回应方式的效果差异,强调要避免主观评价,保持中立态度,尊重同学个性与选择。同时,提醒心理委员们注意自我保护与转介,关注自身情绪状态,避免过度卷入同学问题,并及时将复杂问题转介给班主任及心理中心专业人员。最后,王老师还介绍了校内心理资源,包括心理咨询预约流程、辅导员联系方式及24小时心理热线,鼓励同学们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。

会议的第三个流程是商定本学期的心理特色活动。经过充分讨论与交流,最终确定了“心里故事漂流瓶”这一主题。该活动旨在通过分享同学们的心理故事,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支持,营造更加温暖、包容的校园心理氛围。
本次“心理工作例会暨心理委员培训会”取得了圆满成功。通过会议,心理委员们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职责与使命,掌握了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技巧,提升了谈心谈话能力,为更好地开展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相信在全体心理委员的共同努力下,经管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迈上新台阶,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